背景概览
从12章保罗开始一直就有一个主题,就是合一。因为在保罗那个年代,犹太人与外邦人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张,甚至于相互仇视的地步。首先是犹太人受律法主义的影响,视外邦人为不洁,与之接触、讲话都不可。譬如,在彼得从哥尼流家里回来的时候,他的同胞就控告他,说他到外邦人家里去了,他们就认为彼得沾染不洁了。其次呢,因为犹太人的缘故,在外邦人眼中,犹太人就很不容易相处,因为处处被嫌弃,他们也不愿意与之往来。
所以,罗马教会就是这么一间混杂着文化与民族的教会,一开始由犹太人为主,后来以外邦人为主,也就是保罗写信的时候。
据相关学者推导,罗马教会初期有三个阶段:
建立时,全是犹太人的阶段。 耶稣受难时是逾越节,再过两个月就是五旬节,是犹太人的三大节期之一,散居在天下各地的犹太人都要前往耶路撒冷过节(申16:16),有点类似我们现代的过年回家。罗马的犹太人就是其中回归者之一,他们在五旬节到了耶路撒冷,听了使徒们的讲道,受洗后回到了罗马,建立了教会。所以一开始,罗马教会是犹太人为主的教会。
变动时,从“犹太为主,外邦为辅”到全是外邦人的阶段。 但罗马城本身是政治与经济的中心,是多元化的城市,随着福音工作的进展,外邦的信徒也会来到罗马教会。后来,革老丢皇帝(也称克劳狄乌斯)的政策,公元49年犹太人被赶出罗马,当时百基拉夫妇也在其中(徒18:2),这个时候开始,罗马教会就开始由外邦人接手管理。
回归时,“犹太人回归”到“外邦为主,犹太为辅。” 后来公元54年革老丢皇帝死了,政策宽松了,犹太人就开始回归。这时教会内部的矛盾又开始复杂起来。这也是使徒保罗写罗马书的背景,罗马书写于公元57年左右,保罗有许多同工也回到了罗马(罗16章)。
所以,罗马教会的情况很复杂,保罗写信的主要用意就是要教导他们要合一,着重处理犹太人与外邦人之间的矛盾。而保罗的切入点是从罪开始,再谈到恩典,再到应用。罗1-11章是真理,那么罗12-13章讲的就是个人的应用以及对外的应用,罗14-15讲圣徒之间的关系,是对内的应用。
经文概览
罗15章内大体有两个部分, 1-13节,为接续14章话题的总结。 14-33节,是保罗个人的目的、计划、安排。
1-2节:比较奇妙的是保罗在罗马书中间的文笔
开头讲的是世人相互论断、指责、自以为义,成为罪人。 结尾讲的是圣徒相互接纳、包容、相互担当,成为义人。
3节:基督也不求自己的喜悦,基督所求的是父的喜悦。
所以我们做事求邻舍的喜悦,其实质也是指向求父的喜悦。不要理解错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,从自私自利变成一个烂好人,一样是不讨父喜悦的。我们担当弟兄姊妹的软弱,是希望他有一天能变得刚强,担当其他弟兄的软弱,而不是当小孩子宠,要什么给什么。
1-6节:谁是坚固的?谁是不坚固的?
在保罗的视角,犹太人比较容易跌倒,因为他们还没有完全脱离律法。所以保罗1-6节的用意是劝勉外邦人接纳信心软弱的犹太人。不要故意在他们面前吃他们以为的不洁净之物。也不要笑话他们守着日子生活等等。而是要相互体谅,包容,担待。纵然我们这么做,肯定会被身边的人嘲笑、讥讽、挖苦我们的改变,从前和我们吃烧烤的,现在不吃了;从前抽烟的人,现在不抽了;从前一起要账的人,骂骂咧咧的人,现在突然说要改变了。因为我们意识到这样容易绊倒身边的弟兄姊妹们了,想要寻求改变,但是这样就受到了世上不公平的、恶意的对待。但是圣经上说,“那些辱骂你人的辱骂,都落在了我身上。”我们就像耶稣基督一样,在世人面前承担了他们软弱的刑法。但是又有什么关系呢?反而感谢神,借着这个机会,让我们成为为义受逼迫的人了。
7-13节:保罗前面劝完了外邦人,又开始劝导犹太人。
这里保罗连续引用了4处有关旧约中外邦人将要得救的经文,来劝导犹太人,证明外邦人得救,不是神放弃他们的后果,而是早就预言的,早有计划的。所以,承认吧,过去是我们的偏见,是我们对神的旨意理解错误了。我们不是什么神三代神四代,放下所谓的自我优越性。要开始学习接纳那些身边的,我们原本看不起的人,甚至是曾经鄙夷的人,曾经伤害过我们的人,那些不可爱的人,那些欠我们债的人,那些素质很差的人,让人恨得牙根痒痒的人,以及曾经那些曾经侵犯占领我们国家、杀害我们同胞的人,那些曾经我们认定要下地狱的人。开始学习饶恕,放下仇恨,借着耶稣基督的救恩,也在耶稣基督里面,与他们彼此合一。
所以,在15:1-13节中,借着神的恩典,对于犹太人和外邦人双方都是一个非常巨大的,颠覆性的,在生命中的挑战。神要借着福音借着他的恩典,要挑战我们每一个人对他的回应,且是在生命中的方方面面,各个角度,全方位的颠覆。
14-33节
保罗写信的目的,福音的大计划与他将要做的事。
或许会为保罗的谈吐和修养所折服,可以说要学习保罗说话的艺术、以及如何鼓励的。但更重要的是要看见,保罗在神面前的谦卑,真诚与忠心。他不是一种话术,而是真理的表达方式。只要在真理上不断的认识自己,扎根于神的恩典,忠心于神所托付的,那么自然而然的就会长出这种生命的果子。但是如果不认识神的恩典,不认识自己的败坏,那就变成了一种法利赛式的问安,骗人的话术,显得虚伪,也不会造就人。
25-27节,保罗讲到上耶路撒冷的捐献的圣工。
这件事在保罗眼里也是极有意义的,是保罗促进当时教会合一的工作。在保罗其他书信中也有提及,马其顿人就是腓立比所在地,亚该亚就是哥林多所在地。他们都是省份的名称。所以,要思考的是这27节。保罗指出来外邦人与犹太人有什么样的关系呢?我觉得保罗的意思应该是,如果花点钱就能够使教会合一,那为什么吝啬呢?没有理由吝啬了。如果有机会可以向需要帮助的人显出坚定不移的爱心来?为什么不做呢?同理,我们教会里的捐献以及我们个人的财富,有没有用在信徒的合一身上呢?这在保罗看来是最重要的,因为他把外邦人教会的捐献全数捐给耶路撒冷的母会,为了表明外邦教会的态度,愿意先伸出援手。所以神所赐的财富不要首先用在设备、房产、享乐上,而是用在教会的合一上,用在软弱的,需要帮扶的肢体身上。
28-29节,保罗要往西班牙宣教。
背后的原因是合一的力量。因为他建立的教会都已经牧养好了,可以健康成长以至于支持他到更远的地方去了。在他看来,后方没有后顾之忧了。要知道他所建立的教会也有犹太人与外邦人的,人种之复杂,哥林多教会为首,其余次之。而保罗的计划,可以看到在耶稣基督里已经完全解决了这些问题和矛盾。给我们的提醒就是,我们先不要提宣教了,我们往往自己在与自身的内耗中浪费精力,小组与小组之间也有内耗。堂点与堂点也有内耗。教会与教会也有内耗。派系与派系之间也有内耗。而内耗无疑间就削弱了合一的力量,就像拔河一样所有力气往一处使,才能发挥最大的力量。所以,要追求合一,拒绝内耗,神的国度才能更好被拓展,小组才能更容易复兴。
30-32节,敬畏神、尊重神的旨意和计划。
保罗最后希望大家帮他祷告,但是却不是让他直接按自己的意思到罗马,而是尊重神的旨意、顺着神的旨意、照着神的计划,流转到罗马。我们也都知道,最后他没有花费一分钱,免费去了罗马,却是以囚犯的身份,冒着丧命的风险,来到了他计划当中的罗马。所以我们的祷告也应该是这样,或者为别人代祷也是这样,要挪去自己的旨意,尊重神的旨意。
所以,14-33节,看似是与主题无关的内容,但也正是福音真理在保罗身上的应用。我们越了解保罗的为人,也就越了解并证实他的教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