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6章的内容包括了保罗的问安(1-16)、 最后的警戒(17-20)、 同事的问安(21-24)、 颂赞(25-27)
保罗的问安(1-16)
这份最后的问安名单是新约书信中最长的一处。里面包含了各类人群,其中包括犹太人、外邦人、皇家人员、奴隶、弟兄、姊妹。目的是鼓励他们要「彼此接纳」。保罗从来没有去过罗马,这些人就是保罗原来同事时认识的,后来去了罗马,而保罗能在一间从未去过的地方认识这么多的同事,可见革老丢皇帝的驱逐犹太人政策功不可没。人心害怕坏的王,但是坏的王往往会在主的旨意中成为推动国度的复兴的力量。同时,此处名单有名有姓的多达25人以上,保罗一个人能记得这么多同事的名字,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,虽然他没到过罗马,但却好似已经在罗马多年一样了。
1-3节:非比-坚革哩教会女执事
1节:坚革哩教会就在哥林多城,靠近是保罗写信的地方,且是港口城市。所以是保罗写好罗马书后委托了这位女执事带到罗马教会。古时没有人开邮政公司,所传递的书信都是通过相熟的人捎带的。要注意的一点是,古时普通人没有车马,全靠坐船加上步行,时间大概需要1个月,就更别说路上的治安问题了,所以旅途上的凶险可想而知,然而非比却愿意冒着这份风险来到罗马。光是这份为主摆上的心就担得起保罗的特别“举荐”。
2节:接待。古时的社会对女子很不友好,女子的社会地位很低,且不被人看重,在知识、权力阶级中男女不平等的现象是最常见的。所以这节经文对罗马教会如何实践圣徒之间的“彼此接纳”的教导是有挑战的。要如何放下当时对女子的偏见,接待她这位圣徒。首先从心里放下成见,因为“爱人不可虚假(罗12:9)”,如果是客气,那么就算不得上“接纳”,接待要由心而发。就如使徒行传16章15节,是很好的接待榜样。
3节:圣徒的特点被保罗一语点破,就是互相帮助、扶持。若圣徒之间没有帮补,没有爱心接待,则不配称为圣徒,也不配领受他人的服侍。非比被圣徒接待,不是因为她“执事”的身份,而是她平日间帮助圣徒的行为。在教会被人敬重的人,往往是那些忘我帮补他人的人,而不是位高权重的人。保罗贵为“使徒”,所受的劳苦比“执事”还要多。耶稣贵为“主”,但是他服侍了所有的圣徒,为所有他所爱的人舍命。这与世界的秩序是相反的。
3-4节:百基拉与亚居拉
这两位是熟人了,在新约中多次的出现与保罗互动。他们因为革老丢政策与保罗相遇,且接待了亚波罗弟兄,间接的影响了哥林多的会众。所以他们“接待、服侍”的举动,不止帮助了保罗,也帮助了外邦的众教会。在此处3-4节这里出现时,他们又回到了罗马,服侍那里的会众。后来公元67年保罗写提摩太后书时,又到了以弗所(提后4:19)。可以说,神的国哪里有需要,他们就往哪里跑。并且5节告诉我们,他们自己的家就是教会,完全的奉献!毫无保留。
注:初期教会在前三个世纪里并没有教堂,教会的奉献都是用来供应传道人、接济穷人、买赎奴隶,并没有用来建堂,聚会都在信徒「家中的教会」
5节:以拜尼土
此人的资料在整本圣经中就此一处,但保罗形容他说是亚细亚省初结果子的。是否由保罗带领归主并不能准确得知。但保罗在这里特别向他问安,也就说明,他本身在教会中并不是一个籍籍无名的人,而是极有可能像非比一样,服侍、接纳保罗与其他圣徒的人。且保罗说他是“初结果子的人”,那么也是说借着他的服侍,结出了更多的果子。圣徒的特质之一就是它本身是由真理的种子结出的果子,且结果子后又将这果子的养分全然的留给种子,让种子继续生长发育,结出更多果子。正如:【约12:24】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: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,仍旧是一粒;若是死了,就结出许多子粒来。
6节:玛利亚,为你们多受劳苦。
我们要多关注这些形容词,他们能准确地表达这个人是怎么样的,以及保罗想传达的意思。为你们多受劳苦,此处的受劳苦不是为世界受苦,而是为福音受劳苦。如果有人进教会不是为受苦,而是为享福的,那就要注意了。真正的福音是通过受苦而蒙福,透过受苦而蒙纪念。而彼此服侍,彼此担待,就是我们为主受劳苦的凭据。
7节:安多尼古与犹尼亚。
形容词:亲属、与我一同坐监、在使徒中有名望的、比我先在基督里的。
这两位很明显是犹太人,是保罗的同胞,因此被称为亲属。且很有可能是跟随过耶稣基督的,只是不在主所拣选的十二使徒之内的。但是保罗并没有轻看他们,因为他们为福音的缘故受苦与保罗一同坐过牢,这样的人要敬重他们(帖前12-13节)。更重要的是,要以他们为你们的榜样,因为他们虽是犹太人,且是有名望的人,却甘愿离开自己同胞所在之处,来到罗马服侍众人,且与外邦信徒一起敬拜神。
8节:暗伯利,我在主里面所亲爱的。
此人的资料在整本圣经中就此一处,是一个极为普通的罗马名字。但关键字,在主里面。指出来我们的合一使因为主,且为着主。爱他所爱的,恨他所恨的。
9节:耳巴奴与士大古。
此处资料也是仅此一处,不能互相印证。但是耳巴奴与保罗同事过,并且保罗同时提及了他们二人,则有可能他们是相熟的人。被赶出罗马时与保罗相遇了,同事了,后来又回到了罗马。
10节:亚比利,在主里经过试验的。
能被保罗这么称呼,说明他所遭遇过的试验极大,是他身上的属灵印记,以至于保罗提到他就想起他受的试验。而通过试验通常也意味着为主受苦,或者为主放弃一些他原本应得的权利,比如本来可以赚的钱,但是为主的缘故不赚;本来可以享受他人的回报,但是为主的缘故,我放弃。这些都是为主受苦的记号,也是经历试验后所发出的光,如同火炼精金所发出的光一样。
亚利多布,“家里的人”说明是全家信主的。有资料说,从名字来看他是一个贵族,那么家里的人很可能不止是亲属,还有奴隶,但保罗依然纪念他们家里的人,无论是主人还是奴隶。
11节:
希罗天,亲属。见7节。
拿其数,见10节亚利多布。
说明这样在主里有见证的人在罗马不止一位的。整体来讲,罗马教会并不像哥林多教会一样问题多多,反而是人才济济,大有信心的,保罗前面的夸奖也是有凭有据的(1:8、15:14)
12节:土非拿氏、土富撒氏、彼息氏。
这三位都是女子,且保罗说她们都是为主受劳苦的。参考6节玛利亚。
13节:鲁孚与他的母亲
鲁孚在马可福音出现过,是帮耶稣背十字架的古利奈人西门的儿子(可15:21),马可福音最初是为在罗马的基督徒而写,可能罗马信徒都熟悉鲁孚,所以马可指出「古利奈人西门,就是亚历山大和鲁孚的父亲」,这样读者就知道这位西门是谁了。西门因被人勉强背主耶稣的十字架,受感动而相信主,带领他的妻子、儿女归主。他父亲西门因被人勉强背主耶稣的十字架,受感动而相信主,带领他的妻子、儿女归主。
14节:亚逊其土、弗勒干、黑米、八罗巴、黑马并与他们一起的弟兄们
15节:非罗罗古、犹利亚、尼利亚和他的姐妹同阿林巴,并与他们在一起的众圣徒
这两节有两个群体,14节的群体有些人是当时的奴隶名字,或者以及被释放的自由人身份组成的教会。15节是一些普通的罗马名字组成的教会。这里要补充一点,所谓的罗马教会在初期并没有实质上的建筑物,都是在各人家里的,如百基拉夫妇(3-5节上)。所以按照人的本性,物以类聚、人以群分。奴隶会与奴隶在一起,普通人会与普通人在一起,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的。这也是保罗借着罗马书打破他们之间隔阂的原因,如今这些“八竿子打不着的群体”都因着基督的爱,成为了圣徒,同蒙应许,同蒙拯救。
16节:所以,保罗做了个总结,鼓励他们要彼此亲嘴问安,持守圣洁。
希腊史家希罗多德说「在古代一个人向尊长问安,是用嘴亲手、胸、膝或脚,向朋友则亲他的脸颊」,通常是男人对男人,女人对女人,且只限于亲脸颊。新约时代的亲嘴是主人向客人问安的方式(路七45)。信徒们也以此表示彼此间的交通(罗十六16;林前十六20;林后十三12;彼前五14),现今希腊东正教在特殊场合仍沿用「亲嘴」礼节。当罗马教会的外邦信徒和犹太信徒彼此出现隔阂的时候,保罗特别吩咐他们「亲嘴问安」(16节),正是要鼓励他们操练「彼此接纳」(十五7)。
做主人的向奴隶身份的亲嘴,是一个挑战。做贵族的向平民亲嘴也是一个挑战。做犹太人的与外邦人亲嘴,更是挑战。但我们可以靠着福音的力量得胜了这一切的挑战。另一方面也要补充一下,在当下,我们现在嘴对嘴是不符合我们文化习俗的,我们按照我们的文化要求的礼节做的恰当即可,但要表示出最高规格的接纳。一般来说,我们互相握手拥抱,就如同这里的“亲嘴”问安。
17-20节:最后的警戒
这里保罗的话紧接着上文16节,这段话特要做补充说明。
即,我们是要彼此接纳,但不什么人都接纳。只有同为圣徒的,符合这个标准的,才能接纳。
17节,那些离间你们的,叫你们跌倒,背乎所学之道的人,我劝你们要留意躲避他们。
那离间你们的,就是不与你们同心的,是别有用心的。这样的人在18节有进一步的说明。他会使圣徒跌倒,离弃真道。这样的人,我们要躲避。在约翰二书中使徒约翰甚至说,我们向这些人问安都不可,如果我们向他们问安,则与他们的恶行有份。
18节,这样的人不服侍主,只服侍自己的肚子,用花言巧语诱惑那些老实人的心。
意思是,他们所作所为都是为自己的利益考虑,是骗子。他们的目的是使自己得益处,不是使主的名得益处。他们要用花言巧语,装作善良的天使诱惑老实人。老实人在这里不是贬义词,而是指我们这些因基督宝血称义的人,原文是无罪的、无辜的人。所以要警醒,我们这些圣徒是这些人的猎物,主说派我们如同羊入了狼群一样。千万不要活着活着,自己变成了一头狼而不自知。保罗写完罗马书后,向以弗所的长老们也说过类似的话:“(徒20:29-30)我知道我去之后,必有凶暴的豺狼进入你们中间,不爱惜羊群。就是你们中间,也必有人起来,说悖谬的话,要引诱门徒跟从他们。”
19节:你们的顺服已经传于众人,但,愿你们在善上聪明,在恶上愚拙。
这些人总是用各样的诱惑,摆在我们的面前,诱使我们离开真道。他们往往会顺着人的罪性而行,高举人,否定主的十字架;高举人的成功,否定人的败坏,所以会迷惑世人,受世人的喜悦,甚至连选民也被迷惑了。(太24:24)
现在已经有很多类似的错谬的教导出来了,譬如只讲恩典不讲悔改的恩典福音,或者信了就能飞黄腾达的成功神学。他们都是顺着人的私欲行事,所以很受人的欢迎。要知道的是,顺服神真理以后的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,会遇到很多的挫折、挑战、失败、软弱。这时候不要以恶报恶,要以善胜恶(12:17、21)。在善事上做聪明人,在恶事上做小孩子。没错,保罗并没有说信主后就不犯罪,我们受罪性的影响,会有多多少少的恶行,但要靠着圣灵,治死恶行(8:13),期间会挫折,会软弱,会失败,但是依靠主的恩典,总是够用的。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的生命被塑造,被更新。
所以,保罗说,要花聪明在如何行善上,不要花心思钻研神话语的漏洞,做一些擦边的恶事。妄想做到既能满足自己的欲望,又可以尊主为圣,这是不可能的事。凡是不出于信心的事情,都是出于私欲,是要被治死的恶行。
20节:主的复活已经彻底得胜了撒旦的权势。
我们与神关系的恢复,带来的也是对这个世界的王——撒旦关系的破裂,原本奴役我们的罪,靠着主的恩典反倒可以将他踩在脚下。所以要认识这个属神的权柄和能力,他是我们得胜的盼望和力量所在。保罗也再次强调“主的恩”。因为万有都是本于他,依靠他,且归于他(11:36)。因为主的恩,得蒙救赎,我们成为圣徒;因为主的恩,彼此服侍,我们彼此接纳。一切出于恩典,也归于恩典。
21节-24节:保罗同事们的问安。
代表了保罗的同事们对罗马会众的接纳与认同。这不是单单出于保罗自己的意思,而是保罗背后所有团队的意思。
25-27节:最后的颂赞
25:保罗的意思是,唯有神本身可以使我们得以坚固,让我们的眼睛要注目在他启示的耶稣基督和他的福音上。而不要依靠于任何除此之外的事物上。
26:得救的奥秘,可以参考提摩太前书3:16节。一方面明确指出再也没有别的奥秘了,也没有赐下别的启示了,凡是传另一个奥秘的,就都是异端。另一方面又指出我们需要凭着信心领受这奥秘,因为这奥秘有很多理智不能理解的,比如,三位一体的神就是这个奥秘。
27:句子的主干是:荣耀归于神。因着耶稣基督归于独一全智的神。这是最终的目标,也是我们所有得赎之人所向往的,就是荣耀都归于他。现在教会里很多人都是为了自己将来得奖赏而服侍主的,有为了得永生服侍主的,有为了将来管50座城的权力而服侍主的,有为了长命百岁而服侍主的。但是圣经告诉我们的是,那些在神面前敬拜的众长老和活物、天使,都要把自己的冠冕脱下来,放在神的宝座面前,承认这些都是神所配得的(启4:10)。所以,各位弟兄姊妹们,你是以什么心态面对自己的服侍的?是要自己得奖赏呢?还是单单为了神的荣耀?这个问题决定了我们内心服侍的动机。
值得一提的是,主耶稣基督也不求自己的荣耀,他凡事寻求父神的旨意。